
1、大赛背景
全球范围内心理与精神健康问题,已经成为越来越紧迫的公共卫生挑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发布的数据,全球超过10亿人遭受精神健康问题困扰。然而,专业的心理与精神健康服务资源仍然严重短缺与分布不均。
近来大模型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拟人化能力越来越强,我们相信以大模型为核心的AI技术可以成为提升心理与精神健康服务可及性与效率的强大助推器。正是在此背景之下,“2025合成数据大赛·灵溪AI for Mental Health主题赛”应运而生,我们诚邀所有关注“AI for Mental Health”的团队参赛,共同探索AI技术在心理健康领域的创新应用。
2、赛事说明
- 大赛分为报名阶段、报名筛选、公开赛和线下答辩环节,报名截止日期2025年11月14日。
- 本次将从报名团队中筛选24个团队进入公开赛(根据报名团队质量适当调整),每个参加公开赛的团队将免费获得2*A800或2*H20的算力环境1个月的使用时长,进行模型的开发和验证。
- 参赛团队在wisemodel平台上填写和提交报名信息,为了提高报名通过筛选的概率,每个团队报名时可以上传团队成员的CV和项目经验等材料,方便评审团更全面的评估团队的技术和业务能力等。
- 参加公开赛的每个团队有三次提交机会,以三次提交中的最高分为准进行排序,选出前六名参加现场答辩,并以答辩最终得分为准确定名次和奖项。
- 每个参赛者最终只能参加一支队伍,如重复报名需备注以哪次提交为准。
3、赛题说明
赛题一:基于对话历史的疾病诊断和症状小结,电子病历生成
参赛团队或个人需利用合成的高质量精神健康相关对话历史数据,开发算法和模型,实现对患者疾病的准确诊断,并生成详细的症状小结和规范的电子病历。对话历史数据可能包括患者与医生、心理咨询师之间的交流记录,涵盖症状描述、病情发展过程、家族病史、生活习惯等丰富信息。疾病任务可分为抑郁症二分类以及多疾病多标签的诊断。
赛题二:基于数据训练问诊策略 – 对话生成式任务
基于给定的精神健康高质量合成数据,设计并训练有效的问诊策略模型。模型应能够根据患者的初步信息和症状表现,自动生成合理的问诊问题序列,以获取更全面、准确的病情信息,提高诊断效率和准确性。
赛题三:心理咨询师模拟
利用提供的心理咨询对话高质量合成数据,构建一个能够模拟心理咨询师与患者进行交互的模型。模型应能够理解患者的问题和情绪,给出合理、有效的回应,并在必要时提供初步的心理干预建议。
4、参赛对象
所有关注“AI for Mental Health”的企业、科研团队、独立开发者和在校生等,都可以报名参赛。每个团队成员数1-5人(可以有指导老师,指导老师不占成员数)。
5、赛程安排
大赛报名:2025年10月13日-2025年11月14日
报名筛选:2025年10月15日-2025年11月15日
公开赛:2025年10月25日-2025年11月30日
公开赛结果揭晓:2025年11月30日前,每个团队三次提交机会,以最高分为准进行排序,选出前六名进行现场答辩。
线下答辩及邀请赛要约:2025年12月6日(上海),灵溪人工智能与精神健康生态大会(http://lxdh.fumed.com.cn/m2025/)上,前六名的团队安排线下现场答辩和评审,确定最终排名和奖项,部分团队有机会获得邀请赛及合作要约。
特别说明:由于赛程安排相对紧张,公开赛阶段,每个团队最多有30天的开发时间,早报名且通过筛选进入公开赛的团队,将更早拿到开发的服务器,晚报名且通过筛选进入公开赛的团队,可能在11月30号前的开发时间不足30天。我们鼓励感兴趣的团队尽早完成报名。
6、报名流程
1)前往大赛官网完成平台注册,认证手机号,并填写注册信息 https://wisemodel.cn/events/5jpq4q66n48nxpunypo3ti239xabg7
2)登录之后点击大赛页面上的“报名”按钮,会跳出报名信息填写的页面,完成报名信息的填写,上传CV或项目经验等材料,提交即可完成报名。提交之后的报名信息在审核确认前可以随时修改。
7、大赛奖励
奖励1:报名即赠双卡A800或H20,100小时免费时长
奖励2:
一等奖 100000元 (1个)
二等奖 50000元 (2个)
三等奖 20000元(3个)
奖励3:生态大会参与资格、邀请赛及联合开发合作邀约
奖项评选说明:
每个团队三次提交机会,以最高分为准进行排序,选出前六名晋级,参加线下答辩,根据现场答辩成绩确定最终排名和奖项。
(一)评审团队
由精神医学领域的资深专家、数据科学和机器学习领域的权威学者、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以及行业内知名企业的技术负责人组成评审团队。评审团队成员将根据各自的专业领域和经验,对参赛作品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估。
(二)评审标准细化
1)准确性
赛道一:疾病诊断准确率、症状小结相似度。
赛道二:问诊效率、信息获取有效性。
赛道三:回应准确性、干预有效性。
2)创新性
– 算法创新:评估参赛作品是否提出了新的算法或对现有算法进行了显著改进,如独特的神经网络架构、创新的数据处理方法等。
– 解决方案创新:考察参赛团队或个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应用场景方面的创新程度,如是否提出了全新的问诊策略框架、心理咨询交互模式等。
3)实用性
– 临床应用价值:判断参赛作品在实际精神健康诊疗和咨询场景中的可行性和应用潜力,如是否能够提高诊断效率、改善治疗效果、提升患者满意度等。
– 社会价值:考虑作品对推动精神健康领域发展、提高公众对精神健康问题的认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的贡献。
4)可解释性
– 模型可解释性:评估参赛团队或个人对模型决策过程和结果的解释能力,如是否能够解释模型如何进行疾病诊断、生成问诊策略或给出心理咨询回应。
– 解决方案易懂性:考察提交的文档和演示是否清晰、易懂,便于其他专业人员和非技术人员理解和应用参赛作品。
8、注意事项
(一)数据使用规范
参赛团队和个人必须严格遵守数据使用协议,不得对数据进行任何形式的篡改、伪造或恶意使用。禁止使用外部数据增强或替换比赛提供的数据,确保比赛的公平性和数据的安全性。数据仅限于在大赛提供的服务器上使用,严禁以任何形式将数据对外传输。如发现违规行为,将立即取消参赛资格,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二)模型使用要求
参赛团队和个人可自行选定使用开源模型,并在大赛提供的服务器上开展模型训练和部署工作,同时模型的使用需遵守相应的开源协议。如果是自有模型,包括之前基于开源模型微调之后未开源的模型,请提前跟大赛组织方报备相应情况。不得调用任何外部的大模型资源,即不可调用外部模型API。如发现违规行为,将立即取消参赛资格。
(三)知识产权归属
主办方有权在比赛相关的宣传、推广和研究中使用参赛作品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代码、模型、文档和成果展示等,无需另行支付费用。参赛团队或个人应保证其作品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如因作品侵权引发的法律纠纷,由参赛团队或个人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四)比赛规则变更
主办方有权根据比赛的实际进展情况和需要,对比赛规则、赛程安排、奖项设置等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变更。如有变更,将及时在比赛官方网站上发布通知,参赛团队和个人应密切关注网站信息,以最新通知为准。如参赛团队或个人对变更内容有异议,可在规定时间内与主办方协商,协商不成的,视为接受变更后的规则。
(五)争议解决
在比赛过程中,如参赛团队或个人之间发生争议,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比赛主办方提出申诉,主办方将组织专门的争议解决小组进行调查和处理。争议解决小组的决定为最终决定,参赛团队和个人应予以遵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