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桥脑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绘制痴呆危险因素图谱,积极干预可预防47%-73%痴呆 – 天桥脑科学研究院

天桥脑科学研究院

天桥脑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绘制痴呆危险因素图谱,积极干预可预防47%-73%痴呆

以下文章来源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订阅号 ,作者神经内科

痴呆是一种起病隐匿、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WHO公布的全球第五大死亡原因。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快,痴呆患病人数预计将持续增长,在2050年达到1.528 亿,痴呆因此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全球公共卫生重点。有效治疗的缺乏,使得探索痴呆的可调控风险因素、制定预防措施尤为重要。痴呆是一种多因素复杂疾病,但既往研究多聚焦于痴呆的单个危险因素,缺乏对痴呆危险因素的整体认识。对多种风险因素的组合研究是重要的,因为它可能比单个因素产生更多的有益影响,并可能抵消疾病的遗传风险。

近日,天桥脑科学研究院(TCCI)研究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郁金泰教授临床研究团队发表在医学领域顶级期刊Nature Human Behavior(影响因子:30)的一项研究,首次全面描绘了痴呆可调控危险因素图谱,探讨了危险因素的联合作用,预计通过积极干预可预防47.0%-72.6%的痴呆病例,并指出良好的居住环境、生活方式、身体指标,减少共患病和改善社会经济状况可以减轻遗传带来的风险。

 

 

研究团队利用英国生物样本库队列,随访了344,324名38至73岁的非痴呆人群,这些参与者于2006-2010年期间被招募,在平均随访8.81年的过程中,4,654位参与者被诊断为新发痴呆。研究纳入了参与人群的7,214个多维度候选风险因素,通过严格质控后,保留了210个可调控风险因素。随后进行了暴露组关联分析,发现糖尿病、抑郁、睡眠等62个可调控危险因素,涵盖居住环境、生活方式、精神心理因素、身体指标、共患病和社会经济状况6个类别,首次绘制了痴呆可调控危险因素图谱。

 

图1 痴呆可调控危险因素图谱

 

研究团队基于得到的可调控危险因素图谱,构建了6个类别的风险加权评分,以反映危险因素的联合作用。各类别评分按其3分位数,被划分为良好水平 (favorable),中等水平 (intermediate)和不利水平 (unfavorable)。结果发现,各类别风险因素越多、加权评分越差,可独立导致更高的痴呆风险,且该痴呆风险上升趋势具有统计学显著性。这表明危险因素的组合比单个因素对痴呆风险有更大的影响。

 

图2 痴呆可调控危险因素的联合作用

 

研究团队进一步讨论了靶向6个类别的干预措施能否减轻或抵消遗传因素的风险。通过分析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团队发现APOE基因型显著改变了可调控风险因素和痴呆发生的关系 (交互作用P < 2×10-6):相较于低遗传风险人群,高遗传风险人群中良好的生活方式、居住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与更低的痴呆风险相关。而良好的精神心理因素、身体指标和共患病在低或中等遗传风险人群中的保护作用更大。尽管保护作用大小不同,但在具有高遗传风险的人群中,良好的居住环境、生活方式、身体指标,减少共患病和提升社会经济状况都与更低的痴呆风险有关,说明相应的干预措施可能会减轻遗传带来的风险。

 

表1 痴呆中APOE基因型和

可调控风险因素的相互作用

 

人群归因分数 (PAF) 代表如果将风险因素降低,疾病将减少的比例,常常被用于公共卫生和政策计划的制定。研究团队计算了将上述6个类别的风险因素消除1/3或2/3后对应的人群归因分数。同时考虑到6个类别危险因素的非独立性,作者使用了Lancet委员会提出的方法,通过主成分分析计算了6个类别的加权人群归因分数。结果发现47.0%至72.6%的痴呆病例可通过消除可调控风险因素预防,其中干预生活方式 (16.6%),减少共患病 (14.0%) 和提升社会经济状况 (13.5%) 对痴呆的预防作用最大。

 

 

表2 6个类别的加权和未加权PAF

 

郁金泰教授团队本次发布的研究,首次使用了一种非假设驱动的研究设计,同时评估了大量可调控危险因素和痴呆风险的关系,绘制了痴呆可调控风险因素图谱。这项大规模的基于人群的研究提供了一个乐观的前景:更多的痴呆病例可能可以通过消除可调控风险因素来预防,即使在高遗传风险的人群中也具有保护作用。郁金泰教授倡导应在生活方式、身体指标、精神心理因素等个人层面容易改变的领域保持良好的状态;也呼吁相关组织更加关注居住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例如应对空气污染、提高就业和教育水平等。

参考文献:

1. Livingston G, Huntley J, Sommerlad A, Ames D, Ballard C, Banerjee S, et al. Dementia prevention, intervention, and care: 2020 report of the Lancet Commission. The Lancet. 2020;396(10248):413-46.

2. Yi Zhang, Shi-Dong Chen, Yue-Ting Deng, Jia You, Xiao-Yu He, Xin-Rui Wu, Bang-Sheng Wu, Liu Yang, Ya-Ru Zhang, Kevin Kuo, Jian-Feng Feng, Wei Cheng, John Suckling, A. David Smith, Jin-Tai Yu. Identifying Modifiable Factors and Their Joint Effect on Dementia Risk in the UK Biobank. Nat Hum Behav, doi:10.1038/s41562-023-01585-x (2023).

 

关于 TCCI

天桥脑科学研究院(Tianqiao and Chrissy Chen Institute,TCCI)是由陈天桥、雒芊芊夫妇私人出资10亿美元创建的,旨在聚焦AI+脑科学,支持、推进全球范围内脑科学研究,造福全人类,目前已经成为知名的支持人类脑科学研究的科研机构。

TCCI一期投入5亿元人民币支持中国的脑科学研究,与上海周良辅医学发展基金会合作成立上海陈天桥脑健康研究所(又名TCCI转化中心),致力于提升脑健康和脑疾病治疗研究和成果转化。后又与华山医院、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等建立战略合作,设立了应用神经技术前沿实验室、人工智能与精神健康前沿实验室。在国际上,TCCI与加州理工学院合作成立TCCI加州理工研究院,设脑机接口、社交与决策神经科学、系统神经科学、分子与细胞神经科学、大脑成像、神经科学教育等多个中心,重点关注大脑基础研究。TCCI还在北美、亚洲、欧洲、大洋洲主办、资助了200多场高质量的学术会议。